1.當前玻纖價格處于周期底部,關注需求情況
2018 年以來玻璃纖維行業新增產能較多致使行業供過于求,玻纖價格持續下跌,但目前已處于底部:一方面2020年以來盡管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需求整體不振,但因供給新增有限,玻纖價格已再度走穩,主流產品2400tex纏繞直接紗供應量稍顯緊俏,6月個別企業上調氈用紗產品價格100元/噸,截止2020年7月31日主流玻纖產品均價4019元/噸;另一方面從生產線投資回報的角度看,目前玻纖均價對應新建玻纖生產線的投資回報已達盈虧平衡。
新建玻璃纖維粗紗每十萬噸的池窯配套設配投資約為12億元左右,池窯壽命8~10年。按單噸投資12000元,當前價格下噸毛利1800元(行業內龍頭企業水平),8年使用壽命,5%的回報率要求測算投資回報情況,目前新建玻璃纖維窯爐回報情況達盈虧平衡。僅從池窯生產端看,行業部分企業在當前價格下持續承壓,存較強的提漲意向。
從生產線回報來看,窯爐壽命到期后,技改冷修投入大約每萬噸幾千萬不等,技改后窯爐能再用8~10年,且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將較老生產線有所改進,玻纖技改冷修線效率和回報率高于新建生產線。因此受技術迭代和產能升級影響,行業后進者與龍頭企業差距逐步拉開。
現階段國內玻纖產能仍處于新建擴張期,僅早期布局的優勢企業能享受老生產線技改帶來的額外回報。從窯爐產能規模來看,截至2020年7月,中國巨石、泰山玻纖、重慶國際的國內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62.3%。全球前六大玻纖企業(含中國前三)約占據全球75%左右的產能,寡頭競爭格局在過去十年未有變化。
未來還有以下幾條生產線在建和擬建中,合計產能79萬噸, 其中43萬噸有望在今年投產。
當前國內玻璃纖維市場價格主流偏穩,市場交投尚可。今年風電仍存搶裝政策,期限至今年年底,對年內風電紗需求形成支撐。目前玻纖價格處于底部, 雖部分池窯企業存較強提漲意向,但龍頭企業產品價格暫穩運行,需求仍是影響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
2.玻纖制造業:行業成長性 VS 產品性價比
2.1 玻纖行業的周期性探討
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具備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的優勢,通常用作復合材料的增強材料,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
玻纖行業有產能相對集中且供應缺乏彈性,而玻纖制品應用領域廣泛且受宏觀周期影響的特征。正如上一章分析玻纖產能情況顯示出行業集中度較高,但玻纖的下游需求領域眾多且較為分散,作為新型復合材料其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擴展,需求規模不斷擴大且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傮w上,玻纖行業在波動中成長。
1997年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和泰山玻纖完成中國第一條萬噸級玻璃纖維池窯生產線技術論證和建設點火;2006年中國巨石建設投產了全球首條規模最大的10萬噸無堿玻纖池窯生產線;國內玻璃纖維生產技術持續提升和產能不斷升級推動玻纖成本和價格下行,帶來了玻纖應用領域的擴大, 也奠定了中國玻纖產業成為世界第一的基礎。而在中國玻纖不斷發展的過程 中,也持續經歷著其他國家針對中國玻纖產業相關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從國內玻纖的產量(表觀下游需求情況)將中國玻纖工業發展分為下面幾個時期:
2001~2008 年玻纖行業處于高增速供需兩旺階段,國內玻纖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近30%。截至2008年國內池窯產能迅速達到228萬噸,大型池窯玻纖生產線的建設標志著企業快速擴張開始,池窯替代了球窯及坩堝拉絲技術成為主流的玻纖生產工藝,巨石集團、重慶國際、泰山玻纖三家企業產量占中國總產量65%,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玻纖生產國;但2007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游訂單下滑,行業開工率大幅下降,庫存飽和引發產品價格大幅下降。
2009~2013年玻纖行業處于轉型調整階段,期間玻纖需求基本維持穩定。2009年中國“四萬億投資”帶動下國內經濟逐步回升,玻纖價格反彈,但受歐洲債務危機不斷發酵影響,玻纖需求承壓增速放緩。2010年之后行業新增產能較多,導致供需失衡,價格下行。這一時期行業以技改和產品結構調整為主:隨著池窯細紗產量的快速增長,球窯及坩堝拉絲生產企業技改并關停,行業逐步向高品質和高性能玻纖紗方向發展,同時部分企業轉產制品深加工業。
2014~2019年玻纖行業處于需求成長疊加產能技改升級雙重利好階段。2014年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帶來的玻纖需求回升,2015年行業內龍頭企業首先開展生產線冷修技改和智能化改造,技改和產能大幅升級帶來行業整體盈利水平的顯著提升。2016年之后玻纖需求維持10%以上的增速,玻纖需求持續向好而行業內產能供給不足,推動玻纖價格持續上漲,但受2018年行業產能擴張較多影響,玻纖價格再度下行。
玻纖行業的變化從行業龍頭中國巨石三個時期的噸產品價格和噸凈利變化中可見。2001~2008 年玻纖的生產技術提升,帶來了產品價格的下降和企業盈利水平的提升,其中供需兩旺下2003~2007年間產品噸凈利多在600元/噸上下波動,2008年金融危機后需求下滑導致玻纖價格下跌,2009年企業出現虧損, 2010~2014年新增產能較多,疊加需求穩定,雖有玻纖價格下滑,但企業持續降本增效,盈利水平穩定在300~400元/噸波動,2015年后需求恢復而供給不足持續推升價格,疊加企業生產線全面進行技改冷修和持續的產品結構優化, 企業盈利水平大幅改善,2017~2018 年最高達到1500元/噸左右的盈利水平,2018年后行業新增供給較多,玻纖價格下滑,雖然產品結構優化部分對沖了價格下降的幅度,但企業盈利水平仍然下降,直至2020年上半年單噸盈利水平約1000元/噸。
盡管玻纖行業需求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但就此定義玻纖行業是周期性行業并不準確:
(1)雖然2020年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玻纖產量下降6.5%,但從2001年到2019年行業產量(表觀消費量)復合增速18.5%,仍處于快速增長期。
(2)玻纖需求同質化程度不高,產品應用領域在高中低端都有且不斷拓展。
(3)玻纖的價格波動幅度較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如水泥和玻璃價格波動更小。因此這里認為玻纖行業屬于帶周期屬性的處于成長期的制造業行業。
2.2 玻纖的制造業本質,行業成長性 VS 產品性價比
玻璃纖維具有替代屬性,產品性價比是其需求不斷擴大的基礎。玻纖是金屬的替代材料之一,玻纖復合材料的性能優異使其成為替代鋼材的優選。與碳纖維、芳綸纖維、聚乙烯超高分子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相比,玻纖的優勢就是性價比高和環保。
一直以來得益于技術進步、生產線升級和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等手段, 中國的玻璃纖維生產成本持續下降和產品性能不斷提升:
(1)窯爐改造大型池窯建設:規模擴大、投料出貨率提升、純氧燃燒能耗下降、使用壽命延長;
(2)配方優化:原材料種類減少便于企業進行集中采購降低成本,原材料和浸潤劑配方升級帶來產品質量和性能升級;
(3)大漏板加工技術:產品出貨效率提升、漏板成本下降;
(4)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產品品質穩定、良品率提升、單線人數減少;
(5)老線技改升級帶來的產能擴容:生產效率提升和折舊攤銷減少;
(6)精細化管理進一步降本增效等。
盡管面對環保帶來的原材料和相關資源品價格持續上升、人工費用每年約10%的上漲,以及外部貿易環境的不斷變化,但是玻纖行業的制造業屬性推動行業內企業不斷進行成本優化,其中中國巨石和泰山玻纖在這個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而正是玻纖價格的持續下行帶來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綜合而言,國內玻纖產業憑借技術進步、成本降低和持續的產品質量提升迅速在國際上擴大市場占有率。
2019年,受行業供給過多影響,玻纖價格下行。但拋開周期因素,將時間拉得更長一些進行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從長期看,隨著行業不斷技術進步和生產線冷修技改升級,玻纖整體生產成本在持續下降,盡管成本下降速度在減緩,但玻纖的價格中樞是在不斷向下移動的。
現階段行業仍然處于產能擴張期,正如第一章分析的,新建玻璃纖維生產線的投資回報在當前的玻纖價格下達盈虧平衡,玻纖價格繼續下跌受限。但是,未來隨著行業逐漸步入成熟期或者再次進入產能技改冷修期,現有生產線技改升級后,玻纖的生產成本和價格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玻纖行業成長性對比產品性價比,不斷降低的成本和價格帶來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在不考慮產品升級和產業鏈延伸的情況下,預計玻纖產品未來每輪周期的價格高點都將逐步下降,在這一過程中行業龍頭與其他企業間差距也將擴大。
3.從差異化競爭和產業鏈拓展延伸看需求
3.1 玻纖及其制品的產業鏈情況
玻纖屬于纖維復合材料,廣泛應用于電氣絕緣市場(電子電器、電力設備、儀表控制等)、交通運輸市場(汽車、船舶、軌道交通、飛行器等)、建筑工程市場(輕質住房、工業廠房、景觀建筑、建筑衛浴、橋道鋪裝等)、水處理工程市場(市政管網、飲水工程、海洋工程等)、能源環保市場(包括風電、農村清潔能源、煙氣處理等)、化工防腐市場(高壓油氣管道、化工儲罐、食品等)、其它市場(體育休閑、現代農牧養殖、高端裝備等)。纖維復合材料行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根據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2020年國內纖維復合材料市場總需求約為650萬噸:電氣絕緣市場約150萬噸,交通運輸市場約150萬噸,建筑工程市場約100萬噸,水處理工程市場約80萬噸,能源環保市場約60萬噸,化工防腐市場約40萬噸,其他約70萬噸。
國內復合材料市場中玻纖及制品需求較大,而碳纖維、芳綸纖維等其它高性能纖維的市場需求僅約為1萬噸。根據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預計2020年,國內各類玻纖消費需求合計約310萬噸。其中,國內各類熱固性復合材料市場需求約110萬噸;國內各類熱塑性復合材料市場需求約115萬噸;國內電子覆銅板市場需求約50萬噸;國內產業用紡織品市場需求約35萬噸。
曾經中國玻纖產業主要依靠海外市場,海外貢獻了超過一半的需求,隨著國內玻纖的下游市場規模逐步擴大,以及2010年之后國內玻纖企業到海外投資建廠“以外供外”,疊加受到海外的反傾銷調查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 國內玻纖及制品出口增速持續放緩,海外銷量占比從2007年的近七成下降到2019年的三成不到。
自“十二五”以來,國內玻纖產業積極發展玻纖深加工。和玻纖紗相比, 玻纖制品種類較多且應用領域分散,因此相應的價格波動也較小。產業鏈拓展、擴大國內玻纖應用領域是行業內企業提升盈利水平的手段之一,例如長海股份在制品領域的延伸,既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增強了企業抗周期波動的能力。
玻纖的應用領域拓展、企業產業鏈延伸和玻纖新產品的研究開發,需要玻纖生產企業與下游客戶、市場保持緊密的聯系。如中國巨石,將其每年一度的國際玻纖年會定位于把握市場脈搏、洞悉客戶需求、創造商機、實現共贏的互動平臺。
因此這里認為,對玻纖及其制品的出口情況無需過度擔憂。中國玻纖產業早期過度依賴于復合材料初級產品的銷售、加工和出口,但隨著國內玻纖下游應用領域的擴大以及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國內玻纖復合材料對傳統材料的替代和滲透率的不斷提升,中國玻纖產業已不再主要依賴于海外市場。未來,一方面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建廠以規避貿易風險,另一方面中國出口的玻纖相關材料不再是簡單的初級材料和制品,而是應用于不同終端領域的產品或部件,受貿易摩擦的影響也將逐步減少。
3.2 不斷向高端領域滲透提升
國內高端玻纖和制品的起步較晚,但也在不斷進步和追趕中。高端玻纖及其制品的研究開發是行業內龍頭企業進行產品和收入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業差異化競爭的基礎。
從趨勢上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性能玻纖應用領域的拓展和產品性能的提升
高強高模玻纖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與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相比,高強度玻纖具備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廣泛應用于風電、航天航空、軍工、核開發、工業裝備等領域,國內中國巨石(E系列、Vipro)、泰山玻纖(GMG、TCR)、重慶國際(ECR、ECT、TM)均研發推出其高強高模玻纖類產品和配套的樹脂類產品,并不斷提升其性能。
低介電玻纖具備密度低、介電常數低及介電損耗低、介電性能受環境溫度和頻率等外界因素影響小等優勢,廣泛應用于高性能雷達、印刷電路板基材(PCB)等材料上,涉及衛星通信、航天軍工、萬物互聯、4G及5G等領域。國內目前泰山玻纖、重慶國際已量產該類產品。
(2)玻纖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的推廣
熱塑性復合材料可在熔融狀態下成為無定型制品,并可再加熱熔融而成另一種形狀,可重復再生使用而其物理機械性能不發生顯著變化,可做復雜而精密的制瓶,且生產周期僅數分鐘。相較于熱固性材料,熱塑性復合材料具有可回收循環利用、可焊接、具備高韌性、抗沖擊性好、重量輕、成型周期短、設計自由度高等諸多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半結構和結構部件,在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工業設備等多個領域。
歐洲的熱塑性復合材料工藝和裝備研發水平最高,多軸向織物、凸輪鋼帶式連續纏繞管生產線,離心澆筑管生產線、聚氨酯反映注射成型、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直接法模壓/注射(LFT-D P/I)、玻纖氈增強熱塑性塑料(GMT)、自增強性復合材料等均為歐洲率先開發。
美國的高水平化工為其復合材料的發展提供了優勢,其在編織拉擠技術成果較多,且在高端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方面能力較強,其玻纖下游應用種類超過60000種復材,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建筑業。中國雖然近幾年已經超越美國發展成為最大的玻纖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成熟并廣泛應用的下游領域僅有美國的十分之一。
目前國內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的應用和產業化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差距仍大。熱塑性技術工藝產品發展遲滯,眾多的復材企業生產規模小、設備不夠先進、制備技術不高,國內低中端層次產品較多,缺乏高端產品, 產品技術含量較低且附加值不高。整體上熱塑性復材的推廣仍存在產品測試及應用數據缺失、市場認證門檻高周期長、產品標準及設計規范不健全等問題。需要行業內企業加大對熱塑用玻璃纖維、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力度,與化工行業合作,確保優質的改性熱塑增強原料供應,不斷改善熱塑性樹脂體系。
玻纖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發展的另一重要市場是汽車輕量化市場。汽車輕量化的共識是:汽車每減重10%,燃油節約5%~7%,每減重100kg,油耗降低0.3~0.6L。對于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而言,整車輕量化需求較燃油車更高。當前汽車輕量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輕質材料,包括輕質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纖維復合材料以其諸多優點,已被國外汽車工業證明為汽車輕量化的最好解決方法之一,并已得到海外汽車制造商的廣泛應用,其中德國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占單車材料總用量占比最高。
(3)電子電氣領域覆銅板原料玻纖的發展
覆銅板行業是玻璃纖維的重要應用領域,玻璃纖維布是覆銅板(CCL) 及印刷電路板(PCB)行業的原料之一,約占覆銅板成本的40%(厚板)和24%(薄板)。我國覆銅板和印刷電路板產值世界第一(占比超50%),但技術水平較歐美日等國家仍有差距,以中低檔產品居多,產品附加值低。全球覆銅板最高科研水平在美國,最高制造技術在日本。
以日本為例,日本的電子玻纖紗和布規模并不大,有四家主導企業均處于世界前列:日東紡集團、日本電氣硝子(NEG)、尤尼吉可玻璃纖維、旭化成。此外還有一家旭硝子(AGC 集團)收購美國高頻覆銅板企業Park Electro實現轉型。龍頭日東紡集團擁有四大電子玻纖布:NE玻纖布(低介電傳輸特種玻纖布)、T玻纖布(低介電傳輸特種玻纖布)、超薄玻纖布(玻纖紗4微米)以及SP開纖處理玻纖布,其戰略就是在電子玻纖紗/布領域發展競爭對手所沒有的產品技術和生產能力。此外,日東紡集團還控股臺灣福隆玻璃纖維和臺灣建榮工業材料。
(4)建筑建材領域的滲透率提升
建筑與建材領域:玻纖復合材料制品在各類輕質建筑、節能房屋、公共場所、景觀建筑,以及建筑衛浴、安全防護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推廣應用。建筑與建材市場是復合材料制品的重點應用市場,市場潛力和容量巨大,有待于行業深入開發。美國、日本及歐洲在建筑建材用復合材料研發與應用方面,有豐富的先進經驗。
整體來看,國內玻纖產業在玻纖紗領域規模全球第一,但在玻纖制品的應用和發展上仍有不足。而毋庸置疑的是,創新才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玻纖行業需要進一步加大與化工以及下游其他行業的合作,共同開拓市場才能發展壯大。
對于玻纖行業而言,相較于寄希望于新冠疫情后經濟重啟需求恢復帶來的玻纖紗價格上漲和由此帶來的企業盈利彈性提升,下一階段玻纖行業發展的關鍵在于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布局、產業鏈的延伸拓展,由此將帶來企業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和營收結構優化,以及盈利水平的改善,這也正是這幾年來行業內龍頭企業的發展戰略。
4.周期的每次輪回都不會完全一樣
4.1 新一輪周期將面對什么
2020年起,玻纖行業進入一個新的周期,玻纖產品價格已經見底,但諸多因素導致本輪周期與上一輪不會完全一樣:
(1)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帶來全球貿易壁壘提升
在全球新冠肺炎影響下,6月24日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4.9%。根據國家統計局,1~6月中國GDP現價同比增速1.26%,不變價同比增速-1.6%。盡管國內新冠疫情防控較好,全面復產復工后經濟迅速恢復,但海外疫情自二季度以來持續發酵,在有效的疫苗上市前,全球經濟難言完全復蘇,玻纖的下游需求情況不容樂觀。但由于玻纖的高性價比和復合材料持續發展,玻纖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我們堅定相信行業仍處于成長期。
與此同時,逆全球化帶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貿易壁壘提升。以玻纖行業為例:美國自2018年以來兩次提高對包括玻纖在內的中國出口產品關稅;歐盟委員會2019年對進口自中國、埃及的玻纖玻纖織物發起反傾銷調查等。為減少貿易摩擦對我國玻纖行業發展的影響,行業提出了降低貿易出口比例、積極開展海外產能布局的規劃。根據卓創資訊,截止2020年7月,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玻纖紗產能達37.6萬噸,預計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去海外投資建廠。
(2)規?;瘞淼牟@w紗制造成本降幅有限
歷經20多年的發展,國內玻纖紗裝備制造和生產能力已經得到很大提高,智能化水平也很高,現階段中國巨石和泰山玻纖都已深入到人員的精細化管理,未來進一步擴大規模帶來的玻纖紗制造成本降幅有限,主要企業成本下降速度持續放緩。而從2015年行業開啟的窯爐全面技改冷修升級和2018年開始的擴產周期,預計2025年之后玻纖行業才將會有新一輪窯爐冷修技改升級。另一方面,未來企業將擴大海外投資力度,海外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都與國內不同,企業經營風險加大,在海外生產線的投資建設投產有可能帶來企業玻纖生產成本的整體上升。
(3)行業產能仍處于擴張期,對玻纖紗價格預期漲幅形成壓制
目前行業仍處于產能擴張期,未來一段時間持續有新增產能投產,不同于2017~2018年玻纖行業出現供不應求持續推動玻纖產品價格上漲,現在即將啟動的新一輪周期很難再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在不考慮產業鏈延伸和產品升級的情況下,玻纖價格將難以重現2018年高位時的水平;疊加玻纖行業成長性對比產品性價比,玻纖紗漲幅需平衡需求端的情況,兩個因素考量下,對玻纖紗價格預期漲幅形成壓制。
(4)以低成本獲得高性能復合材料是下游制品領域發展的前提
玻纖屬于新型復合材料,高端領域的發展需要多領域復合學科相配合共同研究和開發,以低成本獲得高性能復合材料是下游制品領域發展的前提。以航天航空領域為例,高性能復合材料在民用飛機結構中的用量成為飛機先進程度的重要標志,并以整體成型、可設計性強等優點已經廣泛用于主承力結構?,F階段最常用的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是熱壓罐工藝,由其所得制件質量穩定、孔隙率低,但高昂的制造成本阻礙了其進一步廣泛應用。國內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發展,均離不開高性能復合材料的發展和支持,但由于其領域分散且跨多個學科,需有一定的政策引導配合,才能使玻纖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4.2 龍頭企業戰略布局分化
在上一輪周期中,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后,行業內企業紛紛擴大規模。而在本輪周期中,行業內企業戰略分化,規模化仍是主線,但國際化和差異化競爭逐步成為龍頭企業戰略布局的重點。
中國巨石堅定追求全球化和規?;季?,通過“先建市場、后建工廠”, 實施全球營銷網絡和產業布局,“三地五洲”的戰略下未來每年都將有新增產能投產,持續的低成本戰略提供高性價比的玻纖產品,助力不斷擴大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依靠持續的研發創新,中國巨石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性能, 集中于中高端市場,逐步優化整體產品和營收結構。
泰山玻纖(中材科技)則定位于差異化領導下的全球化規模化布局:
(1)規模和產品結構并重,多元化、高端化及國際化路線;
(2)產業鏈延伸,上游降本(原材料、浸潤劑自產自用)、下游差異化競爭(低端產品制品化、高端產品產業化,打造耐堿纖維、超細電子紗、5G用低介電玻纖等新產品);
(3)海外市場策略,同質相對低價搶占市場,以風電、電子、5G等高端領域為突破口。泰山玻纖在國內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后,在國內不再輕易投資新窯爐項目,轉而注重結構優化,擴大高附加值產品比例,產業鏈的延伸和轉型,以及國外產業布局。
重慶國際致力于研制品質穩定、持續創新的高性能產品,以國際化、差異化和一體化戰略為主。長壽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以新一代超高模量玻璃纖維、高強細紗以及三元法高硅氧玻纖、低介電玻纖等高端產品為主,產品研發力度加大;同步布局玻纖制品及深加工,注重下游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實現特種玻璃纖維、玻璃纖維深加工制品和高端復合材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一體化發展。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巴西和巴林海外基地產能逐步釋放。
長海股份“玻纖+化工”配合,具備深耕下游應用領域的能力,公司戰略是“在現有玻纖制品基礎上進行技術提升,實現質量升級產品優化,逐步向高端產品轉型”,打造國內玻纖復合材料先進企業;在短切氈、濕法氈、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相關的熱塑性連續纖維復合材料等領域持續發力。
上一輪周期中2014~2019年盈利能力表現最好的是中國巨石,其凈資產收益率和銷售凈利潤水平全行業最高,公司在規模優勢下實現行業最優成本策略;泰山玻纖的盈利水平逐年提升,成本管控水平不斷優化。
盡管越高端的產品市場需求越小,且下游領域分散加大了產業鏈延伸的難度,但在新一輪周期中,玻纖企業在國際化和差異化布局的引領下,產業鏈延伸和產品結構升級將是盈利能力提升的關鍵,疊加行業處于周期底部價格向上可期帶來的盈利能力改善,行業整體盈利水平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來源:光大證券)
--------
相關文章推薦:
復材應用案例|玻璃纖維型材助力宇通電動巴士減重降耗 提高效率
復材應用案例|福特全順采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縱向板簧比常規鋼制彈簧減重50%
無苯乙烯樹脂走向工業舞臺!AOC力聯思樹脂助力英國緊急建造防疫病房
紀實|累并快樂著,小眾實干派!這里有一群為復合材料奮斗終生的人!
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FRP漁船制造 真空樹脂導入成型 手糊成型工藝PK?
打印